传承中华文化的中华田园犬
养狗的话,你会选择中华田园犬吗?
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本土最古老的犬种之一,常见于农村,慢慢训化后,也会用做宠物犬,但还是在郊外占多数,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华田园犬这一传统品种逐渐式微。
其实,它是我国汉族几千年农耕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历史的和文化的活化石,根据不同地区,其特点不一,大小、体型有所差异,为了符合当地的气候而演化,像是北方寒冷天气,喜欢靠在柴灶旁,故被称为“柴犬”,在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则被称为“草狗”,能够快速适应地域生活,容易饲养,且不易患皮肤病。
因为训化时间长,基因类型多样,后代遗传形态万千,为了确保中华田园犬种群的纯正性,可以设立专门机构,严格审核、筛选潜在种犬。它们不仅是宠物,更像是我们家庭的一份子,它是最契合中华精神的狗狗。
首先,体现了中华人们传统的勤劳、刻苦、坚韧的品质。会一年如一日的为主人看家护院,会埋头在田间工作,会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的生活,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仿佛在说,无论什么样的苦难都无法将我击倒。
其次,体现了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一旦认定主人,绝不轻易换主,坚持做一件事情,遇上坏人,即使害怕也要上前斗争,就像无数的先辈们守护家园一样。
最后,蕴含了传统养犬文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养犬的习惯,就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里的“黄”便是中华田园犬了,也可以算作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了,很多的诗词典故中都会出现它的身影。
现在,中华田园犬不仅仅是我们的陪伴寄托,在社会中还扮演者众多的角色,比如猎犬、护卫犬等,故此,需要好好的保护它,让中华犬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