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为什么会丢掉它的尾巴呢?
蜥蜴是一个生存技能满级的物种,它们遇到捕食者,生命受到威胁,比如遇到蛇的时候,那它们就有可能会自动整条脱落或者分段脱落下尾巴。在脱落尾巴前,一些蜥蜴会做出一些迷惑捕食者的行为,如左右摆动竖直的尾巴,这样可以将捕食者的攻击目标从更脆弱的头部和躯干处转移到尾巴上。脱落的尾巴还会在地上痉挛似地扭动数分钟,这就很容易分散了捕食者的注意力,没有尾巴的蜥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逃脱成功。
在蜥蜴这个庞大复杂的物种中,大部分蜥蜴都具备有自动脱落尾巴的能力,也有一些蜥蜴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如齿蜥蜴、变色龙和巨蜥等这些蜥蜴就没有自动断尾的功能。拥有这项“特异功能”种类的蜥蜴也只是多出来一条“易断”的尾巴,尾巴的一截或几截椎骨上具有断裂面。蜥蜴尾巴脱落后会慢慢长出一条新尾巴,但是跟以前的尾巴有所不同,新尾巴的椎骨上不再有断裂面。除了不能自动断尾之外,在跑、游泳、平衡、攀爬、伪装、求偶、交配和储存脂肪等生理结构功能上跟以前的尾巴没什么不同。如果尾巴没有在拥有断裂面的脱落点断裂,再生的可能性将非常小。
一般情况下,脱落尾巴有助于蜥蜴在捕食者面前逃生,“福兮祸所依”,蜥蜴自断尾巴的代价还是很大的。因为它们的尾巴储存着脂肪,如果是遇到了食物短缺的时候,储存在尾巴中的脂肪就可以分解,用于维持生长和生存所需。尾巴的再生可能会将用于繁殖甚至产出较大的卵所需的能量消耗殆尽。如德州横间壁虎补充的能量就会优先供应尾巴再生,这种情况同样也发生在一些寿命较短的种类中,特别是繁殖力较低的种类更是如此。
一些壁虎和石龙子种类中,一种称为局部外皮脱落的现象是对断尾的补充手段,这种情况是靠蜥蜴身上某种特定脆弱部位的皮肤完成的。如果不幸被捕食者捕获时,这个种类的蜥蜴可以通过扯掉这部分皮肤来逃生。